010-88587556/9600/9800
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科技实力的显著增强,为下一个阶段我国迈向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基础。如何进一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意义重大。

当前,随着党中央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统筹布局将持续得到强化。这更加有利于我们在恪守定位、履行使命的基础上,以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为牵引,聚焦复杂科技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这也打破主体、领域、行业等界限,避免各自为战、低效竞争,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系统集成、协同作战能力。不久前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科技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不过,眼下我国面临的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形势依然严峻。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优先权,亟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不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最重要、最急需的科技任务上,集中力量、加速突破。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需要重点回答好“干什么”和“谁来干”这两个问题。“干什么”主要涉及科研选题布局。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方向对了,才可能事半功倍。“谁来干”则需要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与布局,坚持“四个面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当前与长远,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立足当前,就是要从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围绕保障粮食、能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比如,集成电路领域的EUV和DUV光刻机关键技术、EDA基础软件等,能源资源领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利用技术等,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工业菌种、高端试剂和高端医疗设备等。这几年,我国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中端技术突破上已经初见成效,但高端技术差距仍然显著,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经济安全风险仍存,亟待补齐短板。

着眼长远,就是要在事关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领域,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前瞻部署更多颠覆性变革性技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除了“延续摩尔”补短板,更要“超越摩尔”实现换道超车,加快对非硅、非冯芯片、光电子芯片、量子集成电路等系统部署;在粮食安全方面,要加快从育种2.0和3.0迈向育种4.0时代。只有在未来技术发展上抢夺了先机,才能真正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而言,我们遇到的许多重大科技问题,难以依靠某一个创新单元独自解决,需要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不同战略科技力量分工合作、协同发力。比如,制造光刻机更多需要企业来“出题”“答题”,但是光刻机组装涵盖上十万个精密零部件,底层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其中光学光源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国家科研机构等力量的长期积累和底层原理支撑,对此须采取建制化科研组织方式,实现跨机构、跨学科、跨团队深度合作,推动我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文 皓)

注: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